莫斯科是個很美麗卻也對外人不甚有善的都市。怎麼說呢?在人潮洶湧的地鐵站裡只有俄文,廣播也是俄文。常常可以看見徬徨無措的觀光客手拿著地圖導覽站在車站中央環顧著四周標誌久久無法踏出一步。而當地人就這麼無視的快速經過,在定點的觀光客身邊 來來-往往,穿梭-不息。
九月,秋天的莫斯科已是六、七度低溫。走在當地人都穿著時髦羽絨大衣喊著好冷好冷的美麗街上,我竟是無比雀躍,絲毫不感到寒冷。或許,待在動輒四、五十度的炙熱荒蕪沙漠久了,連這低溫冷雨也澆不熄我熾熱的身心了吧。
26-SEP-2013
第一次抵達莫斯科時剛好即將到晚飯時間。我們的小頭 (經濟艙座艙長) 一個塔吉克人,名叫Sabur (我跟他太有緣份了。一起飛過DAC,兩次DME,在CAI航班回程遇到他一起subload都是乘客,也在飛機上交接時遇過一次。),但我們去一家餐廳 Елки-Палки ,好像是隨處可見的連鎖餐廳。大部分組員都是吃自助沙拉吧,不過對生菜實在有點感冒,我還是點了這個煙燻鮭魚寬版麵!唉呀!出乎意料的好吃!很符合亞洲人味口耶,就是真的有點太鹹了!不過價格非常之親民,315台幣左右。
轉身回眸的就是Sabur。
他會說塔吉克語,俄文,土耳其語和阿拉伯文,當然還有英文。完全天才!
我們下榻飯店正對面的金碧輝煌曾經的 Hotel Ukraina, Moscow ( 烏克蘭大酒店) 。
現在則是 Radisson Royal Hotel, Moscow。
史達林建築 (Stalinist architecture)。
正如史達林時期蘇聯的各種藝術形式一樣,建築藝術風格呈現了強烈的意識形態特徵,為“讚美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秩序”做出貢獻。這些建築氣勢磅礴,高聳雄偉,佈局對稱,裝飾富麗堂皇,以顯示共產主義的革命激情與榮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當局決定修建八座類似於蘇維埃宮的摩天大樓,但最終只修建了七座。建築師有意將建築形體設計為階梯狀,以襯託中央塔樓的上升之勢。人們常將其稱為生日蛋糕式樣。建築物高聳的尖頂通常由金屬化玻璃製造,以反射太陽艷麗的光輝。然而,這種尖頂的設計並非建築師本意,而是特意為了顯示與美國1930年代的摩天大樓的區別。它們的外立面仿效以哥特式教堂和莫斯科巴洛克式城堡的浮華的外飾面。(from wiki)
紅場 (Red Square),這名字會讓人聯想到蘇聯的紅色共產形象,或是紅場裡的紅色磚瓦建築。但其實不然,紅的俄文「Красная」亦有美麗之意。紅場,便是美麗廣場。宛如童話故事中五顏六色城堡的著名聖巴西爾大教堂便坐落於此。
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中央行政區特維爾區的一個公眾廣場。紅場之內或邊緣有幾處著名建築,包括列寧墓、聖瓦西里大教堂和克里姆林宮。紅場東邊是國家百貨商場,其隔壁有國家歷史博物館。蘇聯時期,常有大型軍隊在此舉行巡遊。紅場本身大約是695米長和130米寬。(wiki)
紅場所在的土地曾是有建築的,但被1571年莫斯科大火清除。新空地(原來稱為Pozhar,或「燒光的地方」)逐漸成為莫斯科的主要市場。爾後,紅場也用於各種公共典禮和聲明,偶爾也作為俄羅斯帝國沙皇加冕之地。紅場自那時候逐漸振興,並自其建立時由所有俄羅斯政府用於官方典禮。紅場於1812年以後擴建,拿破崙戰爭中莫斯科毀於戰火,當地人民重建家園的時候拓寬了紅場。到20世紀20年代,紅場又與附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廣場合併形成現在的規模。「紅場」的名稱不是從環繞它的磚頭顏色衍生而來,也不是從紅色和共產主義之間的聯繫衍生而來亦因此所以有不少人曾將此誤作紅牆。產生紅場之名是因為俄文字「Красная」(krasnaya)能意指「紅的」或「美麗的」。此字原來表示「美麗的」,應用於聖瓦西里大教堂,並隨後轉移至鄰近廣場。據信紅場在17世紀取得現在的名稱「紅場」而取代舊名「燒光的地方」(Pozhar)。(wiki)
聖瓦西里主教座堂 (Saint Basil's Cathedral)
這座教堂是受伊凡四世的委託,為紀念其對喀山汗國的征服而於1555年至1561年之間建造的。1588年,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沙皇在該建築中一位俄羅斯東正教聖人聖瓦西里之墓東上方添置了一個小型多穹頂教堂。此後,該教堂就被人們普遍稱為「聖瓦西里教堂」。
聖瓦西里主教座堂位於紅場東南部,對面則是克林姆林宮的斯巴斯卡亞塔。教堂雖不巨大,卻在一個地基上集合了九間禮堂。該教堂的設計跟隨了同時代的穹頂教堂風格,尤其是科洛緬斯科耶的耶穌升天教堂(1530年)和季亞科沃的施洗約翰斬首教堂(1547年)。
聖瓦西里主教座堂前的小花園中有一座銅雕塑(英文),用來紀念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俄國空位時期集結志願軍(「第二民軍」)抵禦波蘭侵略軍的愛國者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維奇·波扎爾斯基和庫茲馬·米寧。這座雕塑是1818年由著名雕塑家И.П.馬爾托斯完成的,最初被放置在紅場中央,蘇聯政府認為該雕塑阻礙了閱兵儀式上軍隊的行進,於1936年將其移至教堂前。
聖瓦西里主教座堂最初的設想是建造一群小禮堂,每一個禮堂代表一個聖人,寓意每到一個聖人的節日,沙皇就打贏一場戰鬥。但中間的一個單獨的塔將所有空間整合成了一個教堂。傳說伊凡四世對這所教堂如此滿意,以至他命人將該教堂的建築師波斯特尼克·雅科夫列夫弄瞎,以阻止他為其他人設計出同樣美麗的建築。
最近有人推測撒馬爾罕的帖木兒紀念碑或喀山的科沙里夫清真寺的一些元素被運用於聖瓦西里教堂。因為這座清真寺是喀山汗國的主要象徵,然而最初這座清真寺的形態無人知曉。
(wiki)
Olga 她是我在大阪交換留學時認識的俄羅斯女孩。雖然她不是莫斯科人,是一個我沒聽過的小鎮,不過現在在莫斯科的日商公司工作。印象很深刻我們在地鐵站買車票時,售票大嬸對她的態度極差!不感想像一個講俄文的俄國人都受此冷漠的待遇,我一個人應該哪兒也去不了了吧!而且因為她對莫斯科沒有很熟悉,所以在路上找人問路也是一直被冷眼相待......
古姆百貨 (GUM Department)
紅場附近的街道。
非常美麗的建築。
莫斯科大劇院 (Bolshoi Theatre)
是莫斯科有名的芭蕾舞與歌劇劇院。作為莫斯科的地標性建築,主建築經歷過數次大的翻修。2011年10月28日,在經歷過持續六年耗資七億美圓的翻修後重新開放。 莫斯科大彼得羅夫大劇院是莫斯科有名的芭蕾舞與歌劇劇院。離紅場很近,始建於1776年,在隨後的半個世紀裡劇院先後兩次發生火災。1825年,這座劇院由建築師博維重新設計並主持修建,最終於1856年落成並一直保存至今。這是一座乳白色的古典主義建築,門前豎立著8根高15米的古希臘伊奧尼亞式圓柱,巨大的柱廊式正門雄偉壯麗。尤其是門頂上的4駕青銅馬車,由阿波羅神;駕馭,氣勢磅薄。造型優美,是莫斯科的標誌之一。(wiki)
美麗的很紅夕陽!
走到天黑,走到不知名的地方。
這是我們這次下榻的飯店 Crowne Plaza World Trade Centre Moscow
很喜歡,很舒適。
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鳳梨椰子優格!
法國的品牌!可惜之後走遍歐洲,甚至回來莫斯科都再也沒看過了。
一年ぶりのオルガと会えてめっちゃ嬉しい、遊びに連れて行っ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 ♥